产业筑基、产城共融、携手共富——“品质龙泉”高质量发展三部曲
产业筑基、产城共融、携手共富——“品质龙泉”高质量发展三部曲
产业筑基、产城共融、携手共富——“品质龙泉”高质量发展三部曲2024年(nián),地区生产总值(GDP)201.48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5%,创2013年以来(yǐlái)最好成绩;全省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在2023年度获得(huòdé)丽水(líshuǐ)第二、山区(shānqū)26县第六的基础上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位列丽水第一、山区海岛县第三……
龙泉这份高分“成绩单”的(de)背后,既有(jìyǒu)创新突破的干劲豪情,也有久久为功的坚韧执着。在坚定走好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品质龙泉奋进之路上,一系列高质量发展“质变(zhìbiàn)”正在悄然发生。
产业为(wèi)基跑出发展新速度
经济要发展(fāzhǎn),关键在产业,招引是抓手。
就在(zài)去年12月,龙泉(lóngquán)汽车零部件产业迎来“里程碑”时刻,龙泉吉利工厂一期(yīqī)项目首条生产线首台产品下线,标志着总投资21亿元的吉利智能热管理系统产业化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从签约落地到开工建设仅用(jǐnyòng)(jǐnyòng)了43个自然日,开工至首台产品下线仅用了15个月,跑出了龙泉项目审批、建设“新(xīn)速度”,创造(chuàngzào)了龙泉服务重大项目落地“新标杆”。龙泉吉利工厂的投产,将引领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并为龙泉打造百亿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能。
吉利与(yǔ)龙泉的“双向奔赴”其实只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yígè)生动缩影。近年来,龙泉始终坚持“产业为(wèi)基、工业为先、项目为王”的发展思路,厚植发展优势和产业基础,以“特色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为突破口,全力培育汽车零部件、竹木精深加工、健康医药等10条重点产业链,每条重点产业链都(dōu)有一名龙泉市四套班子领导领衔(lǐngxián)担任链长,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精准绘制(huìzhì)招引图谱,强力(qiánglì)推进产业链招商,全力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龙泉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gǎigé)工程”,全面落实“民营经济(jīngjì)32条”举措(jǔcuò),制定出台《2024年龙泉市(lóngquánshì)承接落实上级高质量发展“8+4”政策工作清单》《龙泉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等政策文件,迭代完善135项综合服务(fúwù)类助企事项,相关政策服务惠及1900余个(yúgè)市场主体;深入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根据(gēnjù)“事前行政指导(zhǐdǎo)、事中服务叠加、事后主动推送”思路(sīlù)谋划汽配产业、刀剑产业增值服务场景,《龙泉市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准入准营》《龙泉市打造刀剑行业入市“一类事”构建增值服务新(xīn)模式》分别入选全省营商环境第一批、第二批“微改革”案例。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de)内在要求和重要(zhòngyào)着力点,区域创新(chuàngxīn)综合能力代表着竞争力和影响力。2024年,龙泉出台《龙泉市关于(guānyú)加快推进生态工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若干政策》等系列工业新政,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布局优化和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tǐxì)。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yíngyè)收入比重达3.04%,位列(wèiliè)山区海岛县第1;规模以上战略性(zhànlüèxìng)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8%、13.9%,增速均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
在“内外”兼修的(de)协同发力(fālì)下,大项目、好项目接踵而来。2023年,新招引亿元(yìyuán)以上项目25个,制造业项目占比达76%;2024年,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4个,制造业项目占比达83.3%,位列丽水(líshuǐ)第2。尤其是(shì)吉利汽车热管理、尚科制动等一批(yīpī)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投产,引领“1+3”主导产业聚链成势,其中汽车零部件产业成为丽水市迄今为止唯一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míngdān)的产业集群。
产城融合打开(dǎkāi)发展新格局
今年年初,龙泉成功创建省5A级景区城的好消息从省里传来,让(ràng)龙泉群众欣喜不已。这既(jì)是对龙泉这座剑瓷名城、山水美城、文旅乐城的肯定,也是其大力推动产城融合(rónghé)发展的成果体现。
作为九山半水(jiǔshānbànshuǐ)半分(bànfēn)田的山区城市,发展要空间,要素需保障,大展拳脚需要更大的天地。
面对以往十数年城市相对固定的开发(kāifā)边界,龙泉以系统性规划推动(tuīdòng)城市发展(fāzhǎn)“破界出圈”,按照“东拓、西进、南优、北连、中兴”的战略布局,统筹推进武潭临江(línjiāng)、火车站前商贸区、“河山田”生态融合示范区(shìfànqū)、棋盘山城市中央公园等城市组团(chéngshìzǔtuán)开发建设,全速推进剑川大道北延、华楼街东延、龙窑路西延等交通先导工程,推动城区(chéngqū)面积从15.6平方公里规划拓展至26.1平方公里,构建起“一江两岸、一核四区”城市发展新格局。
如今,走进(zǒujìn)龙泉城区,望瓯·陶溪川、西街三江口、棋盘山城市中央公园(zhōngyānggōngyuán)等一批城市地标拔地而起,环城东路、林岭线、华楼街等城市道路焕然一新,还有精心打造的100多个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jiànshè)的城市书房、百姓健身房、嵌入式阅读和娱乐(yúlè)小空间,多点部署的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村级全民健身广场(guǎngchǎng)、环浙步道等让广大市民(shìmín)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有品质的公共服务。
不仅在城区,龙泉以产城(yǐchǎnchéng)融合的理念全面打开想象空间,开拓发展极限。让产业(chǎnyè)跟着空间走、要素跟着项目走,龙泉大力推进经济开发区整合扩容提升行动,构建(gòujiàn)起“1+3+X”产业空间布局,谋划推进兰巨大汪、安仁(ānrén)昌文、剑池芳野、塔石岭后和项坊等工业平台6000余亩土地(tǔdì)开发建设,开拓出工业发展新的空间。
这其中,前瞻布局(bùjú)开发的安仁昌文二期区块已经崭新拔起一幢幢工业厂房,去年精准招引(zhāoyǐn)的12个亿元以上高能级泵阀产业项目就落地于此,将(jiāng)有力推动龙泉泵阀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形成开发一片空间、落地一批(yīpī)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良好格局。
除了扩大(kuòdà)增量,还要盘活存量。以深入开展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亩均论英雄(yīngxióng)”改革为抓手,龙泉推进竹木产业“低小散”综合整治,拆除“两违”建筑23.2万平方米,腾出土地空间1190余亩,并布局建设(jiànshè)各类竹材初级加工点、小微园、锯板(jùbǎn)中心等,有力(yǒulì)推动304家(jiā)竹木企业(个体户)加快转型升级,并成功入选全省竹产业重点县。
如今(rújīn),龙泉经济开发区优势产业集群化趋势愈发明显,核心区总规划(guīhuà)面积拓展至35.7平方公里,工业增加值占该市比重达96.3%,占比率位列全省(quánshěng)第5、全市第1。
聚力共富(gòngfù)谱写发展新篇章
今年4月,2024年度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耕地(gēngdì)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kǎohé)优秀和授予“神农鼎”单位名单公布,龙泉市连续三年获得“神农鼎·铜鼎”,勇夺全省首批“神农鼎·银鼎”,成为丽水(líshuǐ)唯一(wéiyī)获此殊荣的县(市)。
这份(zhèfèn)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shì)龙泉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以(yǐ)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龙泉深入实施万名低收入农户奔富、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全域“共富工坊”等行动,建立“五覆盖五提升五不少”全域结对帮扶机制,围绕“竹茶菌蔬(chájūnshū)”主导产业(chǎnyè)和“蜂果药渔(yú)”特色产业(tèsèchǎnyè),通过“一产业一清单+N项目”模式,全力打好扩中(kuòzhōng)提低、强村富民系列组合拳。
尤其是在加快奔富(bēnfù)过程中,龙泉紧密结合黑木耳产业(chǎnyè)的种植历史与现实,面上规划(guīhuà)打造1个(gè)产业集聚区和3条精品产业带,致力以黑木耳“小切口”打造共富“金名片(míngpiàn)”。去年,全市黑木耳产量列全省第1,其中8个乡镇(街道)组建了黑木耳共富基地,通过“强村公司+村+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龙泉228户低收入农户共增收(zēngshōu)315万余元。
去年,龙泉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65元,同比增长12.9%,列丽水市(líshuǐshì)第一、获省政府督查激励(jīlì);村集体经济总收入(zǒngshōurù)和经营性收入分别增长16.9%、20.2%。
不仅是产业旺了,钱包鼓了,公共服务也不断(bùduàn)迈向普惠共享。龙泉深入推进紧密型(xíng)医共体建设(jiànshè),将44家基层医疗机构整合为19家分院,形成了以分院为主体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聚焦偏远山村就医问题(wèntí),打造“浙丽乡村好医(hǎoyī)”应用场景,累计提供日常健康监测8.2万余人次,开展远程问诊6200余人次,完成药品(yàopǐn)配送1.3万余份,实现山区村医“空白村”基本医疗服务全覆盖……
同时,龙泉(lóngquán)深入实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去年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60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2.8%、同比增长近15个百分点,跃居丽水首位;“两市”创建通过省级评估后(hòu),6所乡村小规模学校(xuéxiào)得到优化调整(tiáozhěng),229名学生获得更好的城镇就学机会,义务教育随迁(suíqiān)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达97.3%……
发展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尤其是对于山区海岛等(děng)加快发展地区(dìqū)来说,需要更多的关怀与支持。
2002年,我省正式(zhèngshì)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旨在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秀洲区、萧山区、前湾新区先后于2002年、2012年、2018年与龙泉市(lóngquánshì)签订协议,担负起对口支援龙泉市的任务,在经贸合作、科教文卫、乡村振兴、干部(gànbù)互派(hùpài)等方面进行(jìnxíng)了全方位(quánfāngwèi)、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互动,形成了“山海并利、山海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多年来,龙泉市(lóngquánshì)与萧山区、秀洲区、前湾新区主要(zhǔyào)领导每年坚持带队互访,共话合作、共谋发展。同时(tóngshí),干部交流更加深入,互派挂职35人,在经济领域、产业建设、文化交流等方面互学互鉴。
各方在产业项目(xiàngmù)协作(xiézuò)方面更是取得丰硕成果。“飞地”建设进一步打开了龙泉的“山门”,萧山(xiāoshān)、龙泉合作共建了萧龙科创园、山海协作产业园、萧山—龙泉“产业飞地”等(děng)平台,让龙泉产业迈向深层次、多领域的协作发展之路;秀洲—龙泉山海智造园项目作为全省首个落地国家级(guójiājí)高新区的山海协作“飞地”项目,已累计为龙泉带来超8600万元的投资收益(tóuzīshōuyì),带动98个消薄村创收(chuàngshōu)2465万元;去年交付的秀湖新塍西文桥(qiáo)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是与龙泉市龙南乡的山海协作乡镇异地联建项目,成为新一轮结对帮扶关系建立以来(yǐlái)乡镇协作平台共建的首个重大成果。
在乡村(xiāngcūn)振兴领域,通过“一对一”结对模式,萧山区(xiāoshānqū)、秀洲区、前湾新区累计投入援建资金共4800余万元,完成乡村振兴示范点(shìfàndiǎn)等(děng)项目建设48个,养殖、光伏、康养等领域一批富民强村项目陆续建成,进一步拓宽(tuòkuān)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和乡村振兴路径。各方还在医疗、民政、文旅等民生方面领域探索合作,形成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
去年(qùnián),龙泉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77,缩小幅度排名丽水第(dì)1、全省第2。
春秋代序,华章又启。站在新(xīn)起点新征程上,龙泉将以奋斗实干(shígàn)、担当争先的(de)精气神,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聚焦六个“品质城市”建设要求,推进“人产城(rénchǎnchéng)”融合发展,奋力开创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品质龙泉新局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yě)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tóusù)平台”线上(xiànshàng)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wénzhāng)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jiāng)追究责任。
2024年(nián),地区生产总值(GDP)201.48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5%,创2013年以来(yǐlái)最好成绩;全省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在2023年度获得(huòdé)丽水(líshuǐ)第二、山区(shānqū)26县第六的基础上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位列丽水第一、山区海岛县第三……
龙泉这份高分“成绩单”的(de)背后,既有(jìyǒu)创新突破的干劲豪情,也有久久为功的坚韧执着。在坚定走好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品质龙泉奋进之路上,一系列高质量发展“质变(zhìbiàn)”正在悄然发生。
产业为(wèi)基跑出发展新速度
经济要发展(fāzhǎn),关键在产业,招引是抓手。
就在(zài)去年12月,龙泉(lóngquán)汽车零部件产业迎来“里程碑”时刻,龙泉吉利工厂一期(yīqī)项目首条生产线首台产品下线,标志着总投资21亿元的吉利智能热管理系统产业化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从签约落地到开工建设仅用(jǐnyòng)(jǐnyòng)了43个自然日,开工至首台产品下线仅用了15个月,跑出了龙泉项目审批、建设“新(xīn)速度”,创造(chuàngzào)了龙泉服务重大项目落地“新标杆”。龙泉吉利工厂的投产,将引领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并为龙泉打造百亿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能。
吉利与(yǔ)龙泉的“双向奔赴”其实只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yígè)生动缩影。近年来,龙泉始终坚持“产业为(wèi)基、工业为先、项目为王”的发展思路,厚植发展优势和产业基础,以“特色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为突破口,全力培育汽车零部件、竹木精深加工、健康医药等10条重点产业链,每条重点产业链都(dōu)有一名龙泉市四套班子领导领衔(lǐngxián)担任链长,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精准绘制(huìzhì)招引图谱,强力(qiánglì)推进产业链招商,全力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龙泉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gǎigé)工程”,全面落实“民营经济(jīngjì)32条”举措(jǔcuò),制定出台《2024年龙泉市(lóngquánshì)承接落实上级高质量发展“8+4”政策工作清单》《龙泉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等政策文件,迭代完善135项综合服务(fúwù)类助企事项,相关政策服务惠及1900余个(yúgè)市场主体;深入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根据(gēnjù)“事前行政指导(zhǐdǎo)、事中服务叠加、事后主动推送”思路(sīlù)谋划汽配产业、刀剑产业增值服务场景,《龙泉市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准入准营》《龙泉市打造刀剑行业入市“一类事”构建增值服务新(xīn)模式》分别入选全省营商环境第一批、第二批“微改革”案例。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de)内在要求和重要(zhòngyào)着力点,区域创新(chuàngxīn)综合能力代表着竞争力和影响力。2024年,龙泉出台《龙泉市关于(guānyú)加快推进生态工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若干政策》等系列工业新政,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布局优化和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tǐxì)。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yíngyè)收入比重达3.04%,位列(wèiliè)山区海岛县第1;规模以上战略性(zhànlüèxìng)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8%、13.9%,增速均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
在“内外”兼修的(de)协同发力(fālì)下,大项目、好项目接踵而来。2023年,新招引亿元(yìyuán)以上项目25个,制造业项目占比达76%;2024年,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4个,制造业项目占比达83.3%,位列丽水(líshuǐ)第2。尤其是(shì)吉利汽车热管理、尚科制动等一批(yīpī)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投产,引领“1+3”主导产业聚链成势,其中汽车零部件产业成为丽水市迄今为止唯一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míngdān)的产业集群。
产城融合打开(dǎkāi)发展新格局
今年年初,龙泉成功创建省5A级景区城的好消息从省里传来,让(ràng)龙泉群众欣喜不已。这既(jì)是对龙泉这座剑瓷名城、山水美城、文旅乐城的肯定,也是其大力推动产城融合(rónghé)发展的成果体现。
作为九山半水(jiǔshānbànshuǐ)半分(bànfēn)田的山区城市,发展要空间,要素需保障,大展拳脚需要更大的天地。
面对以往十数年城市相对固定的开发(kāifā)边界,龙泉以系统性规划推动(tuīdòng)城市发展(fāzhǎn)“破界出圈”,按照“东拓、西进、南优、北连、中兴”的战略布局,统筹推进武潭临江(línjiāng)、火车站前商贸区、“河山田”生态融合示范区(shìfànqū)、棋盘山城市中央公园等城市组团(chéngshìzǔtuán)开发建设,全速推进剑川大道北延、华楼街东延、龙窑路西延等交通先导工程,推动城区(chéngqū)面积从15.6平方公里规划拓展至26.1平方公里,构建起“一江两岸、一核四区”城市发展新格局。
如今,走进(zǒujìn)龙泉城区,望瓯·陶溪川、西街三江口、棋盘山城市中央公园(zhōngyānggōngyuán)等一批城市地标拔地而起,环城东路、林岭线、华楼街等城市道路焕然一新,还有精心打造的100多个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jiànshè)的城市书房、百姓健身房、嵌入式阅读和娱乐(yúlè)小空间,多点部署的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村级全民健身广场(guǎngchǎng)、环浙步道等让广大市民(shìmín)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有品质的公共服务。
不仅在城区,龙泉以产城(yǐchǎnchéng)融合的理念全面打开想象空间,开拓发展极限。让产业(chǎnyè)跟着空间走、要素跟着项目走,龙泉大力推进经济开发区整合扩容提升行动,构建(gòujiàn)起“1+3+X”产业空间布局,谋划推进兰巨大汪、安仁(ānrén)昌文、剑池芳野、塔石岭后和项坊等工业平台6000余亩土地(tǔdì)开发建设,开拓出工业发展新的空间。
这其中,前瞻布局(bùjú)开发的安仁昌文二期区块已经崭新拔起一幢幢工业厂房,去年精准招引(zhāoyǐn)的12个亿元以上高能级泵阀产业项目就落地于此,将(jiāng)有力推动龙泉泵阀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形成开发一片空间、落地一批(yīpī)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良好格局。
除了扩大(kuòdà)增量,还要盘活存量。以深入开展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亩均论英雄(yīngxióng)”改革为抓手,龙泉推进竹木产业“低小散”综合整治,拆除“两违”建筑23.2万平方米,腾出土地空间1190余亩,并布局建设(jiànshè)各类竹材初级加工点、小微园、锯板(jùbǎn)中心等,有力(yǒulì)推动304家(jiā)竹木企业(个体户)加快转型升级,并成功入选全省竹产业重点县。
如今(rújīn),龙泉经济开发区优势产业集群化趋势愈发明显,核心区总规划(guīhuà)面积拓展至35.7平方公里,工业增加值占该市比重达96.3%,占比率位列全省(quánshěng)第5、全市第1。
聚力共富(gòngfù)谱写发展新篇章
今年4月,2024年度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耕地(gēngdì)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kǎohé)优秀和授予“神农鼎”单位名单公布,龙泉市连续三年获得“神农鼎·铜鼎”,勇夺全省首批“神农鼎·银鼎”,成为丽水(líshuǐ)唯一(wéiyī)获此殊荣的县(市)。
这份(zhèfèn)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shì)龙泉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以(yǐ)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龙泉深入实施万名低收入农户奔富、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全域“共富工坊”等行动,建立“五覆盖五提升五不少”全域结对帮扶机制,围绕“竹茶菌蔬(chájūnshū)”主导产业(chǎnyè)和“蜂果药渔(yú)”特色产业(tèsèchǎnyè),通过“一产业一清单+N项目”模式,全力打好扩中(kuòzhōng)提低、强村富民系列组合拳。
尤其是在加快奔富(bēnfù)过程中,龙泉紧密结合黑木耳产业(chǎnyè)的种植历史与现实,面上规划(guīhuà)打造1个(gè)产业集聚区和3条精品产业带,致力以黑木耳“小切口”打造共富“金名片(míngpiàn)”。去年,全市黑木耳产量列全省第1,其中8个乡镇(街道)组建了黑木耳共富基地,通过“强村公司+村+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龙泉228户低收入农户共增收(zēngshōu)315万余元。
去年,龙泉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65元,同比增长12.9%,列丽水市(líshuǐshì)第一、获省政府督查激励(jīlì);村集体经济总收入(zǒngshōurù)和经营性收入分别增长16.9%、20.2%。
不仅是产业旺了,钱包鼓了,公共服务也不断(bùduàn)迈向普惠共享。龙泉深入推进紧密型(xíng)医共体建设(jiànshè),将44家基层医疗机构整合为19家分院,形成了以分院为主体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聚焦偏远山村就医问题(wèntí),打造“浙丽乡村好医(hǎoyī)”应用场景,累计提供日常健康监测8.2万余人次,开展远程问诊6200余人次,完成药品(yàopǐn)配送1.3万余份,实现山区村医“空白村”基本医疗服务全覆盖……
同时,龙泉(lóngquán)深入实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去年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60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2.8%、同比增长近15个百分点,跃居丽水首位;“两市”创建通过省级评估后(hòu),6所乡村小规模学校(xuéxiào)得到优化调整(tiáozhěng),229名学生获得更好的城镇就学机会,义务教育随迁(suíqiān)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达97.3%……
发展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尤其是对于山区海岛等(děng)加快发展地区(dìqū)来说,需要更多的关怀与支持。
2002年,我省正式(zhèngshì)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旨在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秀洲区、萧山区、前湾新区先后于2002年、2012年、2018年与龙泉市(lóngquánshì)签订协议,担负起对口支援龙泉市的任务,在经贸合作、科教文卫、乡村振兴、干部(gànbù)互派(hùpài)等方面进行(jìnxíng)了全方位(quánfāngwèi)、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互动,形成了“山海并利、山海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多年来,龙泉市(lóngquánshì)与萧山区、秀洲区、前湾新区主要(zhǔyào)领导每年坚持带队互访,共话合作、共谋发展。同时(tóngshí),干部交流更加深入,互派挂职35人,在经济领域、产业建设、文化交流等方面互学互鉴。
各方在产业项目(xiàngmù)协作(xiézuò)方面更是取得丰硕成果。“飞地”建设进一步打开了龙泉的“山门”,萧山(xiāoshān)、龙泉合作共建了萧龙科创园、山海协作产业园、萧山—龙泉“产业飞地”等(děng)平台,让龙泉产业迈向深层次、多领域的协作发展之路;秀洲—龙泉山海智造园项目作为全省首个落地国家级(guójiājí)高新区的山海协作“飞地”项目,已累计为龙泉带来超8600万元的投资收益(tóuzīshōuyì),带动98个消薄村创收(chuàngshōu)2465万元;去年交付的秀湖新塍西文桥(qiáo)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是与龙泉市龙南乡的山海协作乡镇异地联建项目,成为新一轮结对帮扶关系建立以来(yǐlái)乡镇协作平台共建的首个重大成果。
在乡村(xiāngcūn)振兴领域,通过“一对一”结对模式,萧山区(xiāoshānqū)、秀洲区、前湾新区累计投入援建资金共4800余万元,完成乡村振兴示范点(shìfàndiǎn)等(děng)项目建设48个,养殖、光伏、康养等领域一批富民强村项目陆续建成,进一步拓宽(tuòkuān)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和乡村振兴路径。各方还在医疗、民政、文旅等民生方面领域探索合作,形成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
去年(qùnián),龙泉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77,缩小幅度排名丽水第(dì)1、全省第2。
春秋代序,华章又启。站在新(xīn)起点新征程上,龙泉将以奋斗实干(shígàn)、担当争先的(de)精气神,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聚焦六个“品质城市”建设要求,推进“人产城(rénchǎnchéng)”融合发展,奋力开创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品质龙泉新局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yě)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tóusù)平台”线上(xiànshàng)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wénzhāng)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jiāng)追究责任。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