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探访“中国曲棍球之乡”:“贝阔”为草原娃推开梦想之窗

体育正文 17 0

探访“中国曲棍球之乡”:“贝阔”为草原娃推开梦想之窗

探访“中国曲棍球之乡”:“贝阔”为草原娃推开梦想之窗

中新网呼伦贝尔6月17日电 题:探访“中国曲棍球之乡(xiāng)”:“贝阔”为草原娃推开梦想之窗(zhīchuāng) “协防补位(bǔwèi)!”“保持阵型!”“漂亮!”……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简称莫旗)兴仁中学(zhōngxué)的曲棍球赛场上,少年们忘情地奔跑着。主力队员李佳俊精准长传后迅速前插,脸上流露出的自信(zìxìn)与专注,和几年前初入(chūrù)球队时的内向判若两人。 2025年,全国男子曲棍球(qūgùnqiú)锦标赛即将在莫旗开赛,近日(jìnrì),记者探访“中国曲棍球之乡”,发现一支小小的(de)曲棍球球杆,悄然推开草原娃的梦想之窗。 图为兴仁中学曲棍球(qūgùnqiú)队员进行日常对抗赛训练。 郑明 摄 “贝阔”(达斡尔语,汉语(hànyǔ)意为曲棍球)作为达斡尔族传统体育竞技活动(huódòng),历史悠久。1976年,中国第一支男子曲棍球队在(zài)莫旗成立(chénglì),近半个世纪,该旗为中国国家队和全国各省队累计培养、输送教练员和运动员500多人。1989年,当地被命名为“中国曲棍球之(zhī)乡”。 根植于(yú)深厚的民族传统,莫旗坚持体教融合,不仅将曲棍球纳入体育课(tǐyùkè)、社团课,还组建各学校曲棍球校队,同时将曲棍球文化全面融入日常教学中(zhōng)。 在莫旗阿尔拉中心校(zhōngxīnxiào)、尼尔基第二小学、兴仁中学等学校的绿茵场上,放学后(hòu)的时光总是格外热闹。挥杆、冲刺(chōngcì)、战术配合交替进行,被汗水(hànshuǐ)浸透的衣背,专注的神情与奔跑的身影交织,球场上是少年们尽情挥洒的热情。 “接触曲棍球后(hòu),孩子们的变化肉眼可见。”兴仁中学体卫艺办公室主任于海博由衷感慨(gǎnkǎi),“训练磨砺了他们的意志品质,比赛锻炼了他们的抗压(kàngy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整个人都更加阳光自信了。” 老师们观察(guānchá)到,球场上锤炼出孩子们的(de)纪律性、专注力和拼搏精神,正潜移默化地被迁移到课堂学习中。 莫旗教育局(jiàoyùjú)(体育局)副局长苗春英对此深有体会:“曲棍球(qūgùnqiú)的意义远不止于一项运动技能,它给了孩子们一个释放(shìfàng)压力的出口和展示自我的舞台。” 图为莫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jìshùxuéxiào)曲棍球队队员在赛前相互加油。 郑明 摄(shè) 归来,为了“贝阔”之光(zhīguāng) 曲棍球助力孩子(háizi)们飞(fēi)向更广阔的世界,而羽翼渐丰的雄鹰,心中始终牵挂着孕育梦想的故乡草原。 孟军是从莫旗走出去的前(qián)国家队队员,退役后毅然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jīhuì),回到莫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担任曲棍球教练。 “‘贝阔’是我们(wǒmen)达斡尔族的瑰宝,传承的担子不能丢。”在(zài)孟军的指导下,新一代队员们技术日益精进。 每年暑假,总能(zǒngnéng)看到一个个熟悉的身影活跃在莫旗基层学校的球场上——他们是从全国各地高校返乡的曲棍球学子(xuézǐ)。这些大学生(dàxuéshēng)们自发组织,利用(lìyòng)假期时间回到母校担任志愿者教练,将在大学学到的新理念、新技术倾囊相授给学弟学妹们。 苗春英站在场边,望着球场上挥汗如雨、眼神坚定的孩子(háizi)们,满怀欣慰:“我们守护的不仅仅是一项(yīxiàng)运动或是几块金牌,更是孩子们的梦想,是‘草原雄鹰’振翅高飞的力量(lìliàng)。” 图为中国女子曲棍球队队员陈怡走进莫旗(mòqí)学校,传授训练(xùnliàn)经验及技巧。 德贤 摄 莫旗现有79支(zhī)青少年曲棍球队,其中包括41支男队和38支女队,现注册运动员已超过1120人,实现(shíxiàn)学前、小学、初中、高中(gāozhōng)阶段40所学校全覆盖。 2018年以来,莫旗向内蒙古男子曲棍球队输送(shūsòng)49人次,入选国家曲棍球队2人、国家软式曲棍球队5人。更有(yǒu)多名队员凭借(píngjiè)出色(chūsè)的运动成绩和综合素质,敲开了北京体育大学、沈阳体育学院等重点体育高校的大门。 苗春英说,2025年,莫旗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7名专业(zhuānyè)曲棍球教练员(jiàoliànyuán),同时,定期组织教练员、裁判员培训。 “莫旗曲棍球场地(chǎngdì)设施也迎来全面升级,构建起完善的训练竞赛体系(tǐxì)。”苗春英介绍,目前拥有(yōngyǒu)标准11人制比赛场地6块、标准11人制室内场地1块、6人制室内场地1块,还有10块专业训练场地。 看着孩子们在崭新、安全的场地上尽情(jìnqíng)奔跑挥杆,尼尔基第二小学曲棍球教练鄂文超高兴地说(dìshuō):“这么好的条件和装备,孩子们练得更起劲,安全也更有(yǒu)保障,进步自然更快!”(完)
探访“中国曲棍球之乡”:“贝阔”为草原娃推开梦想之窗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